海口国家高新区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作者: -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 2022-01-26 09:01 【字体: 大 中 小 】
作者: -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 2022-01-26 09:01 【字体: 大 中 小 】
2021年,海口国家高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的中心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狠抓“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工作,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自贸港建设的示范区。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9%。
税收预计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11%。
营业总收入预计完成430亿元,同比增长1.7%。
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0亿元,同比持平。
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中排名第29位。
(二)发展亮点
1.改革创新活跃
(1)土地综合利用机制改革。形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保护方案+临时用地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制度集成创新成果,成为海口市四个案例之一入选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正面案例。
(2)医药产业服务模式创新。与省药监局协同建立海口国家高新区药械创新服务站,专门为高新区范围内药品及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注册申报、现场检查、提前介入评审、上市后监测等咨询服务工作,获得医药企业广泛好评。
(3)消费监管体系创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施预付性消费“云监管”,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市场秩序、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减轻政府社会治理负担”有效路径,消除预付性消费的隐患和弊端。
(4)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修订《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谋划人事管理、工资薪酬、人才交流、开发建设运营、财政预算管理等制度改革,落实省市权限下放等安排。
(5)工业地产改革。编制《关于支持园区工业地产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既支持园区老旧企业盘活土地资源,解决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审批难题,又进一步提高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2.产业发展火热
(1)招商引资质效提升。新增市场主体3359个,同比增长114.22%;签署实质合同32个,对赌合同投资总额66.3亿元,平均对赌达到固投670万元/亩、产值(营收)976万元/亩、税收82万元/亩,分别是省定标准的223%、195%、273%,包括华熙生物、以岭药业、苏州斯莱克、海兴电力、中国电信等8家上市企业。
(2)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新开工项目47个,总投资53.4亿,其中,工业项目33个,总投资42.7亿元;成交土地14宗,面积545.48亩。2021年海南自贸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全部选在高新区。
(3)科技创新动力增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南医学健康研究院、齐鲁制药浙江大学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落地园区。园区70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9家企业获得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家企业获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3家企业获得海南省高企研发经费增量奖励,占全省16.2%。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以优秀等次通过2021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获批建设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试验区。
(三)主要工作
1.招强扶优,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扬长补短,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跑出“加速度”。为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引进乐泰集团、以岭药业等龙头企业,同时,推动“高新区+乐城+省医药协会+省药监局”联动机制建立,对落户乐城企业开展靶向招商。围绕“自贸港政策+乐城双‘国九条’政策”叠加优势,鼓励并指导园区企业先声药业、华润双鹤药业引进美国医药新品种,运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政策加快境外已上市创新药在国内上市后,再运用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落地高新区生产,“前店后厂”模式雏形显现。加快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试点建设,利用专项资金支持齐鲁、海药、双成等企业8个品种,产业化品种完成产值超16.9亿元。针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薄弱问题,引进建设海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集聚国内外一线医疗器械企业。聚焦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短板,联合省药监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成立海南首个药械创新服务站,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鼓励现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引入优良品种。
二是高标准建设,降解材料产业发展蓝图逐步兑现。组建专班编制产业规划、统筹招商引资、保障要素资源、构建产业生态、配合省市出台专项政策。围绕改性、制品、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交易展示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已对接目标企业约140家,累计落地企业19家,具备产能约19万吨,其中,今年新落地6家;已投产10家,产能6.78万吨。
三是发挥优势,自贸港政策红利促进产业多元发展。规划建设离岸数据中心示范区,落地中国电信国际数据中心项目,是自贸港首个国际数据交互试点。海兴电力、苏州斯莱克、康赛妮、佛山照明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全国奶业龙头企业光明雨帆国际高端饮品生产基地等高端食品加工项目、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落地。
四是把握特色,进一步延伸旅游业产业链价值链。观澜湖旅游园区围绕“食住行游购娱”要素,链接园区特色资源,引进海南首个穿越项目——UTV全地形穿越项目,举办诸多国际范、趋势性、多元化活动,推出主打“夜间”的特色街区和特色商圈,打造白天与黑夜交相辉映的休闲体验经济。吸引保乐力加集团在海南进一步扩张,与长期合作伙伴深圳免税集团开设海南首家跨品类精品店——“品威赏邑馆”,并为顾客提供首次引入中国免税店的卡普多尼克全系列产品。成功举办第五届业余高尔夫超级联赛总决赛,为U18国家男子足球队冬训提供服务保障。
2.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一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与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实施专项扶持,并与企业约定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获得奖励;与新入园项目签订的投资协议明确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7家。协助园区苏生生物、宝秀节水、世纪经典、亿游网络等企业完成融资1500余万元,帮助园区30余家小微企业顺利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二是推进国际离岸创新创业试验区建设。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以俄罗斯为中心建立海外创新中心-海口站,为海口高新区与俄罗斯嫁接起深入合作桥梁。为推动海智工作融入“科创中国”建设,举办“科创中国—海智助力海南自贸港创新专场交流会暨项目路演活动”,为后续深入推动海口国家高新区和中国科协北美(硅谷)创新创业基地在北美设立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国硅谷创新创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3.对标先进,夯实园区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配套,强化产业支撑力。利用市财政配套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项目资金5000万元设立产业基金,建立海口市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援助。云龙降解塑料生产研发平台项目、狮子岭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厂房项目、新药创制产业创新园四期项目(共约2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美安新药创制产业创新园二期、新总部经济区项目基本建成,南区邻里中心住宅楼启动装修。
二是规划引领,保障园区行稳致远。完成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二期)概念规划、云龙产业园区拓展区概念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用地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规划、开发强度等。推动“一城四园”规划环评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批复。
三是聚焦重点,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为加强园区生态环境管控,启动“一区七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和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为企业提供项目环评报批流程和环境管理过程的靠前服务,加强在建项目环境监管。为抓紧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通过“领导带队检查、部门检查、企业自查、与消防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等方式,推进联防联检常态化,并注重以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或专项检查、开展宣传教育等进行巩固加强,今年园区未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为最大限度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发生,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落实“一金三制”、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实行劳动监察“五同步”。
四是依法行政,提高园区治理能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动本系统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与地方统一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执法大数据在政府决策、行政管理、优化服务、监督权力等方面的作用;增强法律顾问的参与力度,在合法性审查中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邀请配合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探索宽慎式执法,落实“审慎、包容”执法理念,制定轻微违法免罚清单。
4.紧盯关键,向一流营商环境快速进发
一是向纵深推进“放管服”工作。(1)优化审批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比例从22%提升至60%,其中行政许可类的即办件比例从20%提升至70%。(2)承接审批权限下放。完成省级权限下放39项(含业务办理项83项),正在承接市级审批权限事项下放37项(含行政许可类事项26项,非行政许可类事项11项)。
二是积极解决企业和人才发展诉求。为园区106家企业、139个项目配备56名管委会中层以上干部担任企业秘书。逐一解决园区道路、水渠、雨污水管道改造、燃气管道迁改等影响项目落地的“卡脖子”问题;协调解决71个在建项目审批服务、用水用电、生活排污等问题。解决交通难题,调整、新增一批途径园区企业的线路及站点。建成3288套人才房(已为63家企业提供约573套),计划再开展6000套人才房建设。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9月份开学,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和海南省人民医院观澜湖园区落地建设。
三是发布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创新创业驱动”、“园区政务优化”四个模块,设置11个一级指标及35个二级指标,依据事权归属和服务主体分为对内、对外两套指标,并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按季度对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综合排名,以评促改,助力园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5.党建引领,凝聚园区奋进共识和力量
一是狠抓思想建设,激发干事热情。探索“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三级党组织全面深入学、丰富形式创新方式学”的“三学联动”机制,其中,创新方式学中,过“政治生日”以及打造红色教育打卡点、红色靓丽风景线、红色文化宣传新战线等举措,深受党员干部职工喜爱。打造全省一流的集学习、活动、交流、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36场,举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利专业等各类政策业务培训讲座23场,接待省内参观人员500余人次。
二是狠抓作风建设,增强使命担当。认真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共排查出27类37个作风问题,制定整改措施56条,截至目前,共整改30个问题、建立健全5项机制,形成2个正面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正面典型案例成为海口代表性案例。积极推进“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省活动办转办的2条问题线索正在解决,自查的4个堵点已解决50%,自查的5个难题已解决80%。高新区党工委把各项作风建设活动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企业和职工对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满意指数”不断提高,在今年省、市、高新区“两优一先”评比活动中有24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10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是狠抓阵地建设,提升堡垒作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美安科技新城长安制药项目)、产业链上(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流水线上(海南倍特药业)、研发团队上(海南鑫开源研发中心),成立医药党建联盟,在重点工程项目中推行“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同步开展党的活动、同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三同步”工作法,确保园区党组织应建尽建,并为企业配备党建指导员。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海口国家高新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的中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努力保持“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好态势,争做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标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打造自贸港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医药产业。落实省政府部署,组建海口药谷产业园和海口药谷集团,实施“国资平台建设+专业化运营”。充分运用“自贸港政策+乐城双‘国九条’政策”的叠加优势,积极发挥“高新区+乐城+省医药协会+省药监局”联动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对落户乐城的企业开展靶向招商,形成“前店后厂”模式;拓展引进国内外知名CMO及CRO企业渠道,对已入园的医药企业实施原地倍增计划、鼓励转型CMO及CRO发展等,重点推进CMO全球工厂建设;加快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试点示范工作向纵深发展,跟进新药创制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环保产业。紧紧把握海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加快云龙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瞄准环保新材料国际头部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行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精准招商,做大做强海南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国际国内检测认证机构,联手企业建立行业标准,打造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探索“研发-先行先试-推广”发展模式。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提供坚强保障,助推展示“海南应用、海南设计、海南智造”的自贸港精品项目早日建成。
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导入销售量大、市场份额高、资源和渠道丰富、有进出口业务、计划将总部落户自贸港的国内外知名现代化高端食品工业企业,争取成为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帮助企业尽早享受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打造新一代食品产业集聚区。
“旅游+”产业。加快推动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如深免海口观澜湖免税购物城、足球基地二期、纳达尔网球学校、机械恐龙游乐园等。继续引入大型国际活动赛事和博览会,如世界高尔夫嘉年华活动、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等。吸引国内外头部影视文化企业和剧组落户拍摄,吸引更多影视人才落户海南,不断聚集发展“旅游+影视”产业链。
(二)打造“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完善生产配套。确保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新总部经济区、南区福邻中心、新药创制产业创新园二期,狮子岭产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厂房,云龙产业园的可降解塑料生产研发平台等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完成美安生态科技新城路网贯通工程和云龙产业园基础设施路网等项目等续建项目建设;启动美安生态科技新城集体留用地一期建设,策划研发、物流、定制化厂房以及孵化基地、保障型租赁住房、商业街、加油站等配套设施项目。通过药谷一期(港澳片区)、狮子岭一期、海马一期等园区低效用地空间腾挪,释放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提升生活品质。支持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和海南省人民医院观澜湖院区加快建设;推进人才房第二轮配售工作和新总部经济区等租售工作;加快美安生态科技新城总部经济区通过公开招商引进酒店等配套设施,南区福邻中心宿舍一楼通过公开招租引进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商家,进一步提升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人气营造和营商环境;计划在美安生态科技新城成立三级子公司全面接管物业项目,规范化管理,走市场化运营模式,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三)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升级
多措并举增强金融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力。积极对接我省相关产业母基金,发挥海口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基金作用,支持一批高成长性初创企业;引导并服务企业综合运用琼科贷、海知贷、专利质押融资等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做好企业上市辅导。
稳步推进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试验区建设。发挥新加坡海口国家高新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海南(瑞士)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俄罗斯创新中心-海口站在招商引资、项目共同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作用;主动对接中国科协北美(硅谷)创新创业基地,争取在北美设立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国硅谷创 新创业基地。
认真落实“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重点任务。围绕《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新区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谋划引进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在增量上下功夫;力争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管理体制、财政、土地、能耗、规划、融资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园区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四)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争做“双控”“双碳”示范。加快编制《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区域节能评估报告》,全面分析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用能状况,提出能源消费强度、用能总量等控制目标,明确与产业定位相适应的节能措施和能效标准等。
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质效。就新下放的省市审批事项,根据实施实际情况,制定承诺容缺条件,上线“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平台”实施秒批;制定出台《关于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及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秒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审批、即办等改革措施实施后的审批行为。
加快土地利用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关于支持园区工业用地产业用房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切实服务于园区入园企业发展及老旧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
一是财政体制方面。当前,海口市政府对高新区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每年4000多万元包干人头运作经费),让高新区管委会在自贸港背景下仅能做到维持日常,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独立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只能依赖省市财政或主管部门。因此,建议取消高新区现有财政包干制,赋予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权限,将园区产生的税收省市留成部分全部或部分由高新区享有,真正实现园区“有钱办事”。2021年高新区税收预计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省级预计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25%;市级预计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15%。希望能参照前海、洋浦、崖州湾等园区土地收益扣除计提全额返还给高新区。有了财力支撑,包括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试点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引进、招商引资产业政策等在内的工作,就有更大的自主权。
二是资源配置方面。高新区耕地占补指标和能耗指标少,农转以及供地决策流程长,无法做到土地等项目。特别是,能耗指标方面,大唐天然气发电项目和中国电信国际数据中心项目入园后,合计能耗强度已经超出园区总量,现在已无能耗指标,给后续制造业项目引进造成障碍。建议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指标、能耗指标直接由省政府统筹保障。
三是人事管理体制。高新区班子不健全、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限少、薪酬体制不灵活等。高新区管委会已从高配副厅降到正处,加上人事调整,目前正副主任空缺,仅两名挂职副主任、一名总经济师。因此,希望尽快配齐配强高新区班子,并建议在人员进出、薪酬体制等方面赋予高新区更大自主权,允许管委会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所需自主引入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在中高层领导层面,增补精通产业、投融资、园区运营管理的专家,根据岗位核定薪酬。
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2022年01月25日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