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国家高新区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作者: -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 2023-02-06 10:03 【字体: 大 中 小 】
作者: -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 2023-02-06 10:03 【字体: 大 中 小 】
2022年,海口国家高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对标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中心任务,认真谋划、积极落实,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总产值:完成330.4亿元,同比增长10%。
营业总收入:(不含观澜湖)完成513.5亿元,同比增长8.7%;(含观澜湖)完成555.4亿元,同比增长3.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10%。
税收:剔除留抵退税和车购税影响因素,园区企业税收收入完成57亿元,同口径增长18.7%。
(二)新增市场主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
新增市场主体: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1674家,其中,新增外资注册企业27家。自高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注册企业10618家,其中,累计外资注册企业255家。
招商引资:签约实质合同项目40个,签约总额85.35亿元,同比增长9%;新增实际利用外资4.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引进的企业包括,3家世界500强企业:晖致医药、吉利集团、建发集团;1家中国500强企业:武汉东湖高新集团;9家上市企业:谱尼测试、紫燕食品、深国际等;4家医药医疗器械百强企业:华大基因、万孚生物、亚虹医药、海翔药业;多家国际国内头部企业:艾昆纬、唐久便利。
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141.9亿元,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42.6%,其中,社会项目投资占比86.5%。完工项目63个,总投资60.4亿元,其中,社会项目投资占比90.9%。
(三)发展亮点
建设成果收获肯定。高新区孵化器获评全国A级孵化器,是海南唯一被认定为A级的孵化器;高新区再获工信部授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超额完成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受科技部表扬。高新区党工委根据清廉园区建设成果拍摄的清廉短视频《清气满园》,被中纪委官方网站选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禁塑令”催生海口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报道高新区发展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进展;《人民日报》报道高新区条例修订,“立法呼应改革,给国内外投资者吃下法治‘定心丸’”。
制度创新再获突破。“三线一单”引领海口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入选生态环境部制度创新成果推广清单。联合多部门建立的海南省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全国性通关难题,目前齐鲁研发用生物制品已完成“风险评估—开具免于进口通关单—进口—检验检疫—厂区研发”首单。“乐城研用+高新区生产”模式雏形初显,先声药业曲拉西利已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预计2023年第2-3季度可获批本地化生产。
自贸港政策扎实落地。积极推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扩区,海关总署批复的第一批5家试点企业中,4家企业来自高新区。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在医药行业实施,双成药业和华益泰康实现首单。《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进口便利化若干规定》落地,澳美制药进口的氨基葡萄糖胶囊成为首单。
营商环境成为示范。高新区形成“企业秘书+专业企业秘书+万名干部下企业”服务体系。其中,高新区全面推行的“企业秘书”制度,入选全省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在此基础上,推出“企业秘书”制度2.0升级版,与省药监局合作建设药械创新服务站,为18家具有突出贡献的药械企业配备“专业企业秘书”,深受企业好评。
招商创新成效显著。在靶向招商、上门招商基础上,高新区积极开拓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并购招商、大活动招商“新渠道”。引进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园专业运营商——海凭集团,建设海口高新区医疗器械园,该项目成功引进多家公共检测平台、医疗器械企业;引进世界最大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商——华熙生物后,华熙生物又引进乐敦制药、BMS成立合资公司落户高新区,进军再生医学及细胞培养基领域;吸引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兼并重组等形式落地高新区、投资自贸港,比如,百强药企成都倍特、民营企业500强建华建材等;组织海口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签约专场,一次签约21个项目;协办第二届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器械产业峰会、艾昆玮医疗科技峰会、2022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24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与芯原公司合作举办首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2022年“芯原杯”嵌入式软件开发大赛。
区域协同发展提速。《关于在园区实行“飞地经济”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后,高新区率先落地自贸港省际飞地项目,与武汉东湖高新集团合作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上海张江高新区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对口合作机制;省内飞地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博鳌乐城先行区与海口国家高新区联动发展初显成效,“乐城引进+高新生产”模式雏形初显,先声药业“曲拉西利”,将成为首个由海南省本土企业推动的利用乐城‘国九条’政策引进国外品种并在中国以真实世界数据支持临床评价推动上市的项目。
“工业多贡献”见真章。疫情期间,园区多措并举推进“一手打伞、一手干活”,通过组织178场次约85万人次的核酸,为多家重点企业提供上门核酸服务,积极储备并合理分配防疫物资等,力保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积极开展闭环管理生产,既有力支撑了经济建设,又切实扛起了防疫责任。园区8家企业参与新冠健康包保供工作,2家企业的新冠对症品种获批生产,先声药业先诺欣的研发注册进度处于国内新冠口服药3CL靶点第一,为海口、海南乃至全国作出贡献;园区企业勇扛社会责任,携手共克时艰,美亚电缆等企业以最快速度增援方舱医院建设,和之力汽车公司专门从省外调集消毒测温机器人、消毒通道捐赠给省红十字会等,其他企业纷纷捐资捐物。
(四)主要工作
1.升级“硬件”,完善“软件”,做大做强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动能增强。今年,30个药械项目开工、31个药械项目完工;完成产值196.8亿元、同比增长6.3%,营收269亿元,投资29.2亿元、同比增长44.5%,进出口总额完成5.7亿元、同比增长56.7%;已投产的15个新药创制品种全年完成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30%。同时,顺应产业发展形势,鼓励轻资产运营,印发《海口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办公(生产)场所免租扶持办法(修订)》,编制《支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B证)政策汇编(10条)》,梳理并公布20家企业123条可承接药品生产委托的生产线,引进17家重点B证企业产品落户,高新区B证企业已成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新动力。园区企业海孵医疗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成为海南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产品;海南康爱医疗研发的一款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视频软件,获批成为海南首个上市的数字疗法产品。
降解塑料产业建设成型成势。累计引进20家企业落户,累计13家企业投产。出台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与洋浦链接产业上下游,推动园区原有塑料加工生产企业转型生产高附加值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完善产业功能配套,降解塑料生产研发平台项目竣工,积极对接检验检测机构,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在云龙产业园形成初步集聚。龙头企业深圳裕同在自贸港发展迅速,生产的一次性可降解餐盒达到欧洲标准出口西班牙,计划再将两个项目落户高新区。该产业 2022年完成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5%;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28.6%;固投3.9亿元,同比增长23.5%。
新能源汽车产业打开新局面。从传统制造向“绿色+特色”制造转型升级。引进世界500强、国内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吉利集团,建设自贸港首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该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计划第二年竣工投产,展现了自贸港速度;平野新能源特种车研发生产项目竣工,广州和合医疗特种车项目开工;老企业康迪研发生产的纯电动跨界车型,位居美国细分产品进口第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亚洲线上同城物流头部平台——快狗打车落地高新区后,受益于自贸港政策红利和高新区营商环境,在香港成功上市。金域医学、鑫开源、快狗打车等企业业务量扩大,累计营收比较前一年增加2.5亿元;新增纳统芯原微电子、全程德邦、华大基因等企业带来营收增量7.3亿元。园区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完成27.7亿元,同比增长60%。
2.狠抓“培育”,做实“平台”,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企业培育工作扎实推进。 园区有78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高企总数达205家,增长15.8%,占全市23%。新增省级高新技术领军企业2家(占全省100%)、瞪羚企业3家(占全省30%)、种子企业14家(占全市40%、全省25%)。园区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预计可完成13亿元。
知识产权服务软硬件提升。海口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高新区分园即将正式投用,海口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法院高新区法庭、北京三聚阳光等相关单位陆续进驻;完善商标品牌服务体系建设,高新区商标品牌指导站纳入全省首批建设名单(海口唯一);设立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目前已挂牌并受理相关业务。2022年,园区新增16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高能级平台建设步伐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引进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是全国第12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海南大学药学院进驻美安生态科技新城,海南大学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正式揭牌;海医安评中心建成;推动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与海南省药物安评中心共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与四川华西海圻加快建设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战略储备基地和GLP公共服务平台。新材料领域,中科院理化所设立的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在海水降解材料研发生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预计2023年完成中试生产线建设及调试工作。
3.化解痛点堵点,完善功能配套,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改革创新精准化。围绕“速拿地、快开工”和“满足不同用地需求”,开展一系列用地供地改革,包括试行工业用地产业用房分割转让、对园区规划地块的混合用地性质及比例采取弹性管控、推行以“极简审批+对赌协议”为核心的“标准地”制度改革、落地海口首单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
纾难解困常态化。协助市政府举行可降解产业重点生产企业恳谈会,帮助生产企业与本地大客户对接,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出口航线等问题;协助市政府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恳谈会,为企业现场办公解决审评审批、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创新科研水平等问题。组织园区企业产品推介会建材企业专场、物流企业专场,为园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组织最广泛的宣传,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今年组织12次银企对接会、资本对接会,积极向园区企业推广“琼科贷、海知贷”等贷款产品,协助园区宝秀节水、苏生生物等科技企业获得贷款。
政务服务便利化。一是高效保障要素供给。与海口供电局联合印发《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提升方案(2022年)》,从“智能电网、贴心服务、办电环节、办电成本”四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省”(省力、省时、省钱)、“四办”(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服务,并将云龙产业园电力工程试点经验推广至整个海口国家高新区。二是进一步提升审批便利。所有承接事项均已提供“零跑动”审批服务,事项“零跑动”率达到100%。探索园区项目在编制项目环评报告文件过程中,应用“三线一单”平台进行准入分析,2021年7月以来海口高新区利用“三线一单”管理平台查询分析项目达49个。
产城融合现代化。美安临时便民服务点建设完成,餐饮、超市等商业配套及其它便民设施进驻;美安市集项目一期已签约商户8家,已租面积约2000㎡;美安职工食堂引进品牌餐饮商,全天候供应优质餐饮。优化公交线路,增加上下班高峰期的发班密度、发班次数,并在美安园区引进共享电助力车,满足企业职工短途出行需求。
4.推进配套改革,提供全面支撑,扩权强区承接顺利
制定承接方案。成立扩权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落实<海口市进一步扩权强区的实施意见>的承接方案》。
理顺业务流程。结合高新区内设机构调整和人员配置,新成立了国土规划局、建设管理局、企业服务局,对行政审批局的职能进行专业化梳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定岗定人定责;通过公开招录和选调,引进国土规划、行政审批、财政金融领域三位专业人才,实现了人岗责相适。
构建风控机制。为厘清高新区和市相关职能局的在事中事后监管及执法的职责边界,进一步明确高新区内设机构在实施“极简审批”后的职责分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风险定期评估制度,出台“极简审批”监管办法(试行)、“极简审批” 风险评估办法、“极简审批” 风险防控预案。
5.补齐发展短板、查堵流程漏洞,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提升。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开展《海口金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海口云龙产业园拓展区概念规划》编制、《海口市美安科技新城二期概念规划》编制、《海口观澜湖旅游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一期)人防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一期)区域节能评估报告》获省发改委审查同意,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搭建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科技新城城市风貌管控平台,智慧管理再进一步。
持续推进审批改革。推进区域评估,在完成各园区区域节能评估、水土保持方案、规划环评、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地质灾害、压覆矿产资源等25项区域评估基础上,开展3个园区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梳理已承接事项容缺清单、告知承诺清单等基础工作,推进下一步行政审批服务“信易批”改革。
夯实环保工作基础。聚焦企业危废收运不及时、体系不完善、无价值固废中转利用等问题,推动高新区危固废收集转运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及环保竣工验收监督指导工作,对存在问题项目下达监管函并跟进整改情况;开展绿色发展情况调查,收集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或消耗等情况。
做实安全生产保障。举办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展、咨询日活动、安全生产进企业、应急演练活动,开展消防设施专项检查,组织各类专项、综合、关键重点敏感时节、各类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对园区内自建房等老旧厂房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组织有资质第三方鉴定机构开展安全鉴定工作,及时跟进整改情况。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的在建项目,立案调查处理。
6.强化法治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园区综合治理稳扎稳打。
推进法治园区建设。开展13次“普法流动课堂”和“禁毒流动课堂”活动,与派出所、交警、城警等部门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完善重大信息实时报告制度,园区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交通秩序井然。开展“六大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有效遏制新增违建行为的发生。
深化和谐园区建设。成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密切关注群体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情况、企业拖欠工资和社会保险费情况、淘汰落后产能和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的企业裁员情况,及时筛查异常信息,建立分级预警制度。落实劳动用工备案,制定在建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项制度”;联合秀英区法院、海南璟荣律师事务所举办劳动关系沙龙培训会,对园区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专项培训。上半年,处理投诉欠薪纠纷73起,涉及人数688人,涉及金额1418.28万元,有效地化解了纠纷,维护了园区和谐稳定。
7.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狠抓党建重点任务,红色引擎发挥引领作用。
理论武装持续深化。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每周五政治理论学习日活动等载体,通过组织12次集体学习、5次专家学者专题授课、4次委领导专题授课等,以及通过对79个党组织书记和97名党员骨干进行3轮理论和业务培训,帮助党员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积极配合十四届市委巡察第四巡察组巡察工作,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34个问题和9个意见建议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组织各部门完善相关台账,高质量完成巡查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出台和修订完善12项规章制度。对排查出来的47个廉政风险点逐个建立防控措施,并紧抓任前和招商引资、土地批租、财政资金、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落实谈话提醒。探索“清廉园区”共建工作,与齐鲁制药、倍特药业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共建示范点,组织7场次近千人次参加的廉政共建活动。
队伍建设体现正确导向。把党建共建工作作为大练兵、大培训的重要手段,先后派出26名党员干部职工到省市有关部门和重点园区开展跟班学习、联合驻外招商等工作,持续增进党员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工作。2022年新发展党员31名,党员发展年度目标完成率100%,其中,新社会阶层党员29名,占93.5%。
阵地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医药产业联盟党组织成员数由10个发展到14个,在中旺通快递和德邦物流建立2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两新”党组织从56个增加到61个,党组织覆盖率提高9%,园区党的工作实现100%覆盖。服务型党支部得到加强,成立了以党支部为单位的复工复产专班和防疫物资保供工作组,26个党支部72名党员进驻企业开展服务保障工作。指导14个党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和12个党支部班子成员完成增选补选。
二、2023年工作计划
高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其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为根本指引,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路径,围绕推动高新技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链深度融合的任务目标,抓好明年工作。
(一)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园区“工业总产值、营业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实现10%以上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工业贡献。
招商引资:全年力争引进40家制造业企业落地建设,计划完成合同签约总投资100亿元。
R&D:园区R&D占GDP的比重从4%提高到5%(比全省科技三年翻身仗2023年目标高3.8个百分点、比市级目标高3个百分点)。
综合排名: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前50%(2020年在157家中排名87名,排名前55%;2021年173家参评,居中应为86名)。
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25家,增长1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到110家,增长10%;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超过60家,增长10%。
(二)举措
1.助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生物医药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进“四新”落地见效,形成效益拓展规模。加快华熙生物等11家新招商企业投产,加快国产治疗新冠感染1类创新药先诺欣等12个新产品落地,加快晖致、金泰、红祥旗荣等55家B证企业发展新模式开发;加快外包服务新业态培育,对接捷普科技、龙沙、重庆华伦等CMO龙头企业,支持海药、皇隆、海神等本地企业提升外包承接能力。重点招引费森尤斯、雀巢科学、香港康哲等药械企业。
二是降解材料产业链延伸壮大。加快裕同二期、大胜达、恒鑫等降解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中科院海水可降解材料等新产品产业化,促进更多的降解材料产品加快“出海”步伐,力争产值增长50%;建成禁塑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对接王子新材等项目。
三是食品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以椰树、椰国、粮全其美等一批企业投产助推本土优势食品产业升级,以加工增值和原辅料“零关税”等自贸港政策加快食品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重点招引劲仔、壹玖壹玖等企业。
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显雏形。实现吉利、和合、平野等企业车辆下线,进一步扩展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招引大众、玛莎拉蒂、吉利改装车等优质企业。
2.坚决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
一是显著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工作,建设海大新药筛选平台、海医安评中心、省药研所生物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海口基地、新兴际华高新区乐城合资公司等十大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驱动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实现园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10家,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家,达到220家,增长10%。
三是招培结合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倍增计划。擦亮全省唯一A级国家级孵化器招牌,实现高新区创新综合体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揭幕运营,加快美安孵化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标海南省高新技术领军企业要求,支持鑫开源、华益泰康等现有研发型龙头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强化对招商目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考核要求。
3.招大引强注入新动能
一是实现引资新突破。强化社会资本导入,完成鹰盟资本、中启资本等15支基金落地,总规模超20亿元。做好华益泰康、万全医药等企业上市培育,形成科创板上市梯队,重点跟进海药控股的力声特2024年、海南先声2025年科创板上市事宜。
二是区域合作新突破。省内:推进与博鳌乐城、崖州湾科技城、洋浦经济开发区合作向纵深开展,与定安开展“飞地”合作。省际:进一步深化与上海临港、武汉东湖、绵阳等先进园区合作,强化产业导入能力。国际:谋划在美国波士顿、新加坡、瑞士设立招商联络处,全面开展国际招商。
4.扩大自贸港政策成果
一是用好“零关税”清单。与海关部门加强合作,帮助企业应用好一负两正“零关税”政策,强化政策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撑。
二是用好加工增值政策。继续扩大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扩区成果,在推进第一批4家试点企业扩大政策应用,同时做好后续批次试点企业培育和申报。
5.让产城融合更完善
按照“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理念,持续提升园区产城融合度。
一是提升生态环境。推进美安科技新城水系修复、云龙溪生态修复等工程。
二是补齐生活配套设施短板。加快云龙、狮子岭、药谷和美安等片区6000套人才安居房建设,开工建设美安文体中心,谋划建设美安医院等医疗配套。
三是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新区智慧园区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园区集中供冷供热管网、电力提质、污水外排管网、固废处理、消防站等基础配套项目,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支撑。
6.以制度创新促发展
一是行政服务方面。围绕“扩权强区”,推进高新区“极简审批”3.0版创新探索,实现流程再造,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产业发展方面。从小切口破题,往纵深处发力,开展系列制度创新,探索生产用物品进口监管机制、血液制品跨境委托加工监管机制、医疗器械再制造监管机制、集团内二类医疗器械转入便利措施等创新,积极参与数字疗法创新应用支付机制、中药配方颗粒保险支付机制的谋划和构建。
7.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企业发展需求”为中心,设立“企业居委会”(各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形成“企业网格员+专业服务秘书”的完整服务体系,提供从水电气路、行政服务、海关税务、工商注册、政策申报到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服务。
强化对企业和人才的“人文关怀”,统筹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工程。谋划建设“美安夜市”等便民场所,与企业共建一批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推进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广泛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活动,让职工和人才在园区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