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国家高新区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作者: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 2024-03-08 10:13 【字体: 大 中 小 】
作者: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 2024-03-08 10:13 【字体: 大 中 小 】
2023年,海口国家高新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海南省委八届二次、三次全会和海口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决策部署,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自贸港政策落地、科技创新、产学研融合等重点工作,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
在2023年举行的海口市2021-2022年度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中,高新区管委会荣获先进集体,高新区2名干部荣获先进个人;在2023年全省“立足岗位、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比中,高新区1名干部荣获先进个人。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总产值完成493亿元,同比增长15.5%。
营业总收入完成713亿元,同比增长13.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3亿元,同比增长4.3%。
税收收入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0.3%。
招商引资,签约实质合同项目52个,计划投资总额93.96亿元;新增注册企业2440家,其中外资28家。
招才引智,引进人才3080人,新增高层次人才186人,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
(二)亮点成效
多项工作获得国家肯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海南在全国特色产业集群上“零”的突破;以高新区为主阵地的海南医药工业获工信部肯定,在工信部主办的全国医药工作管理和统计年会上,给予海南“工业增加值、技术创新性、医药出口、仿制药”四个方面的表扬。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21个城市和43个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成为海南唯一入选的产业园区。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15个试验区之一。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5.29亿美元,超额完成市定指标任务(1.24亿美元)。签约海南康哲美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瑞士雀巢、费森尤斯等落地园区。货物进出口完成54.7亿元,同比增长4.4倍,增速省重点园区排名第一。
自贸港政策破冰落地。积极推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试点扩区,完成医药、食品两个产业的全省首单业务全闭环落地。高新区加工增值产品累计“二线”出区618票,货值超2亿元;组织海灵、平野等8家企业申报开展第二批试点,研究提出区外加工增值政策出区流程创新建议。海南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落地应用,正在牵头推动海南生物医药对外贸易生产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
区域产业创新协同深化。省外:加快广东海南合作产业园落地建设,以招商引资为先手棋,已累计对接广东企业近90家,康佳集团等10家粤籍企业首批落地;与广州经开区在合作主体、合作方案、合作方向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与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海南首个“双向孵化器”,双方联合举办海南自由贸易港走进上海张江科学城——海口高新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专场推介会活动,将在基金方面开展合作;联同省工信厅与湘江新区洽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内:基于“乐城引进+高新生产”境外药械创新产品海南落地转化创新发展模式,组建“新兴际华—海口高新区—博鳌乐城先行区”三方平台公司——新兴际华创新药械(海南)科技有限公司;与屯昌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互派干部、共享信息资源、承接产业转移、联合招商;与琼山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并建设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项目。
招商成果转段开工投产。兴科蓉总部暨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等项目摘地12宗,面积705亩;高新区第8次作为自贸港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柯渡等4个项目参加集中开工。聚绅、京电、椰树、华熙生物等11家企业顺利投产;民银国际投资3亿元孵化医疗器械、航天等领域8个项目,与北京钧天航宇公司就具有颠覆性创新设计制造的一体化卫星研制项目达成合作。新增纳统企业37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新增产值97亿元,新增营收113.2亿元;园区在统企业首次突破300家(355家),其中,规模以上首次突破200家(212家),同比增长12%。
产学研建设进展明显。海南大学药学院进驻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后,海南大学药学院与高新区医药企业合作建立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成为我省第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单位,并作为我省唯一一个产业学院申报2023年国家级产业学院,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海南大学药学院承建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将建立连接高校、医药研发机构的服务平台。落地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海南医学院安评中心竣工,高新区、成都华西海圻公司将与海南医学院联合打造海南医学院安评中心,推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试点示范基地和创新药械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制度创新工作亮点频出。“‘带方案出让’加预制审批新模式”案例,入选《海南省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汇编(2023年版)》,在全省推广;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多部门申报的“首创全域‘禁塑’制度体系”案例,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打造全行业预付式消费云监管服务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信用新格局”“搭建药械创新服务站,组建专业企业秘书队伍”案例,入选海口市优秀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名单。探索建立“园区+银行+企业”三方联动机制,自主推动省内首笔工业厂房分割贷款落地,办理工业用地产业用房转让业务2宗,受到企业好评。积极协调省资规厅、市资规局办理省内首单土地年限混合用地合宗业务,快速解决齐鲁制药医药项目落地问题。
(三)主要工作
1.多措并举提升招商引智成效。
开展靶向招商活动。组织2023年湘琼合作交流暨海南自贸港政策宣讲推介会、2023年数字疗法产品注册审批政策法规高峰论坛等招商活动46场,参加欧洲招商、泰国招商等境内外招商推介活动26场,向英国理诺法、美国GE医疗、德国西门子、日本武田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100强企业等宣传自贸港政策和高新区发展情况;在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招商大会期间,联合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组织14家跨国药械企业海口行活动。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高新区人才工作作为海口市人才工作亮点在全市组织工作中作经验发言。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园区举办的“2023年海口市琼籍应届高校毕业生新春座谈会”等7场活动,帮助企业招录人员500余人。受理认定高层次人才159名,开展“才气人文、慧聚高新”八大系列人才服务活动,解决人才的落户、子女就学、购车指标等问题。促成省技师学院、海口旅游职业学校等学校与园区企业达成用工保障,输送学生225人;促成芯原微电子、华益泰康、椰岛电缆等企业与海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海南工业学校等学校达成实习合作。积极组织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评选海南省南海育才项目第三批、2023年度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及2023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
2.稳扎稳打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壮大创新企业队伍规模。园区115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同比增长14%。苏生生物获批2023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省唯一入选企业),美亚电缆、立昇净水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占全市46%。芯原微电子、苏生生物入选2023年度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023年新增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葫芦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华熙生物)、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筹建(齐鲁、海灵),园区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8家,占全市25%。自贸港首个1类创新药先声药业先诺欣投产上市,依托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成功引进印度“孤儿药”沙丙蝶呤散。完成《海口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海口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揭牌运行,先后引进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海口专利代办处、海南商标受理窗口、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高新区审判庭、海口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上线海南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印发《海口国家高新区促进知识产权集聚发展的若干办法(试行)》,组织企业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申报,初步形成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物理集聚和功能集聚。获批省级商标品牌指导站、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已报国家知识产权局。
兑现扶持奖励系列政策。兑现齐鲁制药2022年度扶持资金2382万元。完成2022年度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扶持政策申报与兑现,4家企业共计获得扶持资金3393.61万元。
3.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土壤。
打造药械产业独特竞争力。“乐城引进+高新生产”模式持续扩大应用,首单地产化品种科塞拉落地,康哲、苏生、华熙正加紧复制该模式;专门成立新兴际华创新药械(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寻找全球创新药械,目前,已与艾尔及公司、十二毫米公司签约,已储备数十个项目。深入开展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已投产的24个新药创制品种全年预计完成产值25亿元;上市许可持有人拉动作用显著,29家园区B证企业已有14家开展运营,转移品种65个;苏生生物获批3个三类医疗器械,占全省60%。海口国家高新区数字疗法产业园揭牌,14家入驻企业签约。成立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创新服务工作站,为高新区企业构建高效畅通的送检通道;联合“海口药谷”专班和市科工信局,推进“海口药谷”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快海口国家高新区医药配套设施项目——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国家战略储备基地项目落地,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提供战略资源保障。高新区与世界500强企业费森尤斯合作,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ECMO生产基地落地;与世界500强企业雀巢公司合作,推动企业在海南建立罕见病稀有病特色互联网医院、注册特医食品项目;推动世界500强企业晖致医药以外资形式在高新区落地亚太研发生产基地,同步以B证方式转入品种生产。
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引入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与4支私募基金产品,产品认缴规模合计近10亿元。高新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基金产品整体登记备案通过率接近70%,在海口市各行政区及重点园区中排名第一。高新区科创基金先后与清普生物、亚飞生物、科州药物等企业签订股权投资意向书;高新区引导基金已完成设立,并公开征集子基金项目;国投公司与国新国证、张江基金、华熙基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产业基金合作方向。
4.持之以恒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构建“N+4+1”企业服务体系。深化“企业秘书”服务品牌建设,成立美安企业服务中心、观澜湖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局长接待日”活动,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企业诉求办结率88.57%,企业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完善企业服务台账制,为101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针对企业施工办理临时用地费用高、时限长的问题,积极协调市资局、市财政等相关部门,将临时租地费用由每亩每年2.5万元降低至每亩每年0.5万元。印发《生物医药企业(产品)注册申报百问百答包》,梳理整合企业关心的重点内容,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建立职工活动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站、3家职工书屋,以实际行动体现“懂职工、爱职工”。
发力“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成立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制定《海口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实行产城融合“一园一方案”。生活配套方面,建成药谷人才房(北区)1491套,建成美安南区福邻中心312套住宅和254套宿舍及一栋商业综合体;海口首条园区“微公交”——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微公交”开通运营,完成狮子岭14个公交站建设;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南区福邻中心招商加快,引入药店、快递便民服务点等项目。生产配套方面,美安互联网+总部经济区&众创产业园区项目一期、云龙降解塑料生产研发平台等项目竣工,狮子岭标准厂房、新药创制产业园四期项目基本完工。
狠抓12345办件效率和质量。受理工单数量同比增15%,全年满意度提高21%,及时率提高33%,限时办结率达100%,实现了12345热线设立以来高新区首次全年“零逾期”,综合考核排名较上年度提升13名,12345热线工作有了质的提升。
落实政策为企解忧。兑现助企奖励政策,为晖致、建发、金泰、苏生生物等10家企业办理免租,协助兑现华熙生物2022年奖励资金1493万元、仲悦医疗2023年1-2季度奖励资金2500万元、快狗打车经营贡献奖励及房租装修补贴84万元。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德法新能源项目、成兴塑胶项目、康迪项目、兴业报废机动车拆解项目的入园或用地问题正在解决。
5.做好国土和规划要素保障。
加快各子园区规划修编。完成观澜湖、美安二期规划编制、金鹿工业园、海马工业园区(局部)等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云龙产业园、狮子岭二期控、新海陆岛物流园区规编制工作。开展万孚生物等8个地块项目调规工作,完成中国电信一期等20个项目入库工作。
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23家企业48个出入口农转用手续工作,办理11个企业20个出入口用地的农转用手续工作;妥善解决困扰海马公司十多年的不动产办证问题,彻底解决粮全其美、博科项目边角地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梳理富兴公司等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6.强化行政审批服务措施。
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出台《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设计方案编制、审批实施方案》。探索高新区所有承接的事项均已提供“零跑动”审批服务,事项“零跑动”率为100%,“零跑动”可办事项使用率达100%,线上事项办理便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工改事项审批再提速,共承办64个事项,其中11个告知承诺业务办理项承诺办理期限均为1个工作日,较法定办理期限257个工作日压缩95.7%;53个非承诺办理事项总承诺办理期限91个工作日,较法定总办理期限1027个工作日压缩约91%。印发《海口国家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实施方案》,组建专业帮办代办队伍,做好项目审批技术咨询、审批帮代办工作。
规范优化政务流程。编制《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分级管理及流程再造工作实施方案》,缩减审批环节,压缩承诺审批办理期限。推动《海口国家高新区建设工程BIM交付导则》编制工作,为数字化园区建设提供原始数据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编制《海口国家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实施方案》,加快组建专业帮办代办队伍,做好项目审批技术咨询、审批帮代办工作。
深化改革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三线一单”工作,探索园区以实施区域环评代替单个项目环评改革,对接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及海南大学技术团队,初步收集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资料,研究高新区“三线一单”系统优化方案。实施规划方案“预公示”,完成“预公示”首宗实践案例,待完成土地摘牌后可直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业项目前期审批效率再提速。
7.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完善内控制度。出台《海口国家高新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关于规范管委会投资项目代建相关问题的通知》,修订《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财政财务管理规定》《海口国家高新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法》《海口国家高新区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考核评价及薪酬制度审核实施办法》《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美安一号专职消防站投入运营,填补园区消防救援空白,提升园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召开“安全生产月”暨预防事故安全教育培训会、在建项目安全警示会等系列主题会议,与企业、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修订完成《海口国家高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印发《高新区建筑施工领域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园区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检查791家次企业(含在建项目)厂房仓储、电动车消防安全和建筑领域高处作业等隐患点,共计整改安全隐患3290处。。
保障项目规范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监管模式,搭建AI智能建设工程数字监管平台,组建园区网格员队伍实施网格化巡查。打造“专家+质监站+执法”监管层级,建立园区工程项目专家服务小组,加强与市区质量监督部门、执法部门联动,成立美安园区执法服务站。加强诚信体系管理,印发《建设项目红黑榜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核查。
建设绿色发展园区。推进河长制工作,组织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按季度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美安一横河成功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印发《海口国家高新区燃气锅炉低氮改造资金补助方案》,召开建设项目涉嫌存在环境“三同时”违法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协调推动园区危废固废收集转运中心前期工作;开展高新区环境质量改善攻坚200天行动,启动2023年高新区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项目。
8.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在主题教育上“求实效”。高新区下辖81个基层党组织、746名党员,通过分片包点推进的方式,确保党组织和党员主题教育全覆盖。完成粤琼相向发展战略合作等7个课题调研成果交流会,深入剖析了存在的23个问题,提出了32条解决措施。对包联的11家规上企业开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收集问题15个,已解决15个,解决率100%。
二是在组织队伍建设上“出真招”。进一步织密“两新”党组织覆盖网,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确保应建尽建,新成立党组织4个,整建制转入党组织1个;高新区发展党员46名,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动真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2人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1人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目标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
企业税收同比增长15%。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招商引资,落地20个以上用地产业项目,其中,包含1个投资额在20亿元(含)以上的制造业项目、2个有显示度的外资制造业项目;落地1个高能级平台类项目。
(二)重点工作
1.加快标志性区域合作项目——琼粤合作产业园建设
通过加快琼粤合作产业园建设,推动双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食品加工、新材料制造等产业深度合作,促进海口乃至自贸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扩大特色产业优势、填补新质生产力短板;帮助海口国家高新区带动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二期开发、工业投资增长,以及提升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引资能力。
2024年,重点推进首开区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重点保障深圳康佳集团海口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深圳普朗德国(海口)产业园项目等10个项目落地建设。
2.依托项目招引和策划增强园区发展动能
围绕“强工业”目标,推动晖致医药亚太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费森尤斯ECMO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有显示度的外资生产性项目落地,保障兴科蓉医药等40个产业项目开工,服务以岭药业等15个产业项目投产;围绕专项债等上级资金支持方向,谋划琼粤合作产业园公共配套设施、云龙拓展区、狮子岭二期开发、美安产城融合保租房等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长点,支持平野、柯渡等园区企业试点区外保税维修与再制造业务,开辟产业新赛道。
3.扩大自贸港政策封关运作压力测试应用场景
为制造业适用自贸港政策持续拓展封关运作压力测试应用场景,进一步激发自贸港政策赋能作用。
扩大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范围,试点企业增至40家,试点范围拓展到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产业;扩大进口原辅料“零关税”正面清单、进口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正面清单享惠面,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乐城引进+高新生产”模式的复制推广,吸引更多企业引进境外创新药械。梳理总结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建议,为商务、海关、税务、药监等部门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案例样板。
4.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高能级平台体系
发挥海大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海医安评中心等本土平台的精准滴灌作用,发挥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重大新药创制试点基地、中科院理化所等国家级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地方作用,吸引更多医药企业转移更多品种落地自贸港研发和加工,加快南药、黎药产业化进程;加速海水降解新材料上市投产,形成海南自贸港新材料独特竞争力。
推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战略国家储备基地建设,建立安评独特优势;引进中国药科大国际创新研究院,引进拥有全方位一体化平台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百济神州,引进中煤能源公司建设全国首家且最大的省级聚脲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项目,持续完善创新链;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寻求与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合作,谋划打造深海装备制造基地。
5.立足制度创新促进全面创新
推动生物医药对外贸易生产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落地。立足已落地的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的推进经验,建立生物医药对外贸易生产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打通政策壁垒,打造基于完整制度创新链条的业务闭环,落实好精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帮助齐鲁公司及更多类似具有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企业解决生产阶段的通关进口难题。
推动血液制品跨境委托加工取得进展。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倡议,解决发展中国家血液制品供应短缺问题,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产能和技术优势,借助自贸港政策优势和发展导向,推动在海南建立国际化血液生产基地,开展“两头在外”的血液制品跨境委托加工业务。
6.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开展服务“标准上升、重心下沉”行动。推动 “企业秘书”向“产业秘书”升级,围绕生物医药企业各阶段需求,延伸药械创新服务站服务链条;制定特色产业的“企政服务”地方标准体系,实现“精准滴灌”。支持美安管理中心改组为园区后勤服务公司,增强服务企业精准度;推动“服务中心”五个子园区全覆盖,通过下沉服务,将企业和项目的诉求、问题解决在一线。
开展“降低企业入园成本、提升人才入园便利”行动。增加保租房的建设和供应,优化和增设园区公交线路,完善生活娱乐等商业配套。
开展扩权强区背景下的“审查简化、服务优化”行动。一是实施项目合规性预审改革。探索依托智慧园区建设,打通与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通道,建立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合规性审查预审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二是深化标准地改革。印发《海口国家高新区标准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标准地”出让控制指标体系的优化及“标准地”收储、推介、供应和项目审批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优化审批服务。
7.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打造自贸港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示范区。在高新区探索建立全口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并开展“五个一”集成改革(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 力争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地”。
实施孵化器升级行动。发挥上海张江集团—海口国家高新区“双向孵化器”引智引资作用,联动各市县组建孵化器联盟,培育国家级孵化器。
建立科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升级为数字企业、绿色企业。
8.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深化园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成果运用。根据A、B、C、D四个风险级别制定安全生产监管计划,从根本上实现事故的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
推动海口高新区危废固废收集转运中心项目投入运营。解决企业危险废物管理难、转运难、成本高等问题,强化园区企业固废危废的监管。
9.打造党建红色引擎
把握机关党委、“两新”党委到期换届,为两个党委班子选优配强的有利契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并通过中心工作成果展现党建工作成效。
深化建设代表性的党建品牌,打造专业化的党建品牌创建队伍。选派熟悉园区发展历史,多年来从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业务的干部担任“两新”党委副书记,致力于推动“两新”党建工作更懂企业、更懂产业,为“党建引领强工业”培育先进、树立品牌。
打造2个海外宣传阵地,加大高新区声音和高新区故事的国际传播力;提升高新区官网在政策传播和品牌营造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助力高新区招商引资。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