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国家高新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成果显著 以点带面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 2025-01-21 09:18 【字体: 大 中 小 】
作者: 来源: 海口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 2025-01-21 09:18 【字体: 大 中 小 】
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是海南省唯一入选的产业园区。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海口国家高新区迅速行动,高位推动,精心部署,在培育绿色工厂、锅炉低氮改造、食品废水碳源替代、园区危废固废集中收集、制药企业大气污染物治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培育绿色工厂方面,海口国家高新区多措并举,积极引导企业升级改造和节能降耗,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共有4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占海口入选企业的50%。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这些绿色工厂在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固废减量化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配”。
据了解,海口国家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园区整体锅炉低氮改造,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自2022年12月起,园区大力推进燃气锅炉企业开展低氮燃烧改造,截至2023年底,完成23家企业36台燃气锅炉的改造,年减少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约25吨,成为省内首个成片完成锅炉低氮改造的园区。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赢,还为全省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方面,海口国家高新区还积极探索并有效构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食品饮料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园区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协调推动海口椰彩食品有限公司和狮子岭二期污水处理厂签订合作协议,将椰子乳制品生产废水作为碳源替代,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一举措不仅节省了上游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费用,还减少了下游污水厂的外购碳源,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和企业减污降碳“双赢”。
此外,海口国家高新区还谋划实施了园区危废固废收集转运中心项目,以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及一般工业固废收集难、处置难、监管难的问题。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并投产试运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固废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枢纽平台,显著提升危废规范化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企业处理成本。
在制药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方面,海口国家高新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园区以双成制药为试点,采用先进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对企业VOCs治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率先采用VOCs在线监测减排效果。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度完成治理改造,届时将实现TVOC排放浓度稳定降低至30mg/m³以下,年减排效果超过50%。
作为首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海口国家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园区将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把绿色工厂培育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减污降碳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宣介力度,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自贸港低碳工业园区示范,全面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海口国家高新区的这些举措不仅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其他产业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深入推进和落地实施,海口国家高新区将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和标杆。
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亮点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上线能源管理综合平台,车间单月总蒸汽流量较2024年年初降低了30%,累计节约天然气一万多立方米;生产车间冻干机采用三级热交换技术,单台每年可节省用电超20万度;开展了污水站MBR罗茨风机节能降耗改造,年节约用电4.37万度;新增浓水回收装置并对EDI进行优化升级,车间纯化水制备系统回收率提高到90%,每年可实现节水1万余吨;在固废减量化方面,采用近零残留自动排空灌装工艺,大幅降低灌装系统药液残留;开展污泥危废鉴别并增加污泥干化设施,将污泥含水量由88%降低至30%左右,减少后续的处置量。
康迪电动汽车(海南)有限公司
积极开展节能技改,空压机余热回收项目年节电30余万kWh;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对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时监控和管理,年节电50万kWh,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委托专业三方开展温室气体核查以及产品碳足迹核查,分年度设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碳减排目标。
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投入运行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加强厂区设备节能改造,优化空调运作系统,实现空调能耗有效节约;实施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措施,通过将干膏粉的生产改进为“带式真空干燥法”、将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为混合、干法制粒工艺,大大减少废粉的排放,将中药提取环节产生的中药渣进行堆肥资源化利用。
海南亚洲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积极发展新能源项目,光伏总装机容量1.2MWp,年发电量约47万度;对成品凉库墙面和天花板进行全面的保温处理,减少冷量损失,降低能耗;以数字智造赋能绿色生产,通过引进全自动机器人等先进生产设备,基本实现24小时全自动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每年度开展碳排放核查。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