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企业要闻

走进民营企业 | 苏生生物董事长曾胜:海南生物医药行业前景广阔 2024年冲刺科创板

作者: -   来源: 新海南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2-06-29 09:13 【字体: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海南特色地域属性和文化的本土企业。他们见证着海南的成长,同时也用自己力量推动着新时代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发展。  

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自贸港建设的征程中,民营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将扛起怎样的担当?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携手海财经联合启动“走进民营企业”特别采访活动,走进企业一线、深入市场主体,对话企业高层,以深度调研、媒体融合的创新形式,洞察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成效,展现海南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坚定信心和蓬勃态势,讲好民营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南故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汪慧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郭静瑜  

由于最贴近人们生命的长度与质量,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在医药政策改革、海外人才回流、金融资本助力等多方加持下,我国生物医药迎来窗口期,已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竞争的焦点领域。  

在海南,随着自贸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生物医药产业成长迅速,特色和优势不断凸显。202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突出“海口药谷”国家级产业平台作用,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作为“药谷”的一员,短短两年,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生生物)发展强劲势头引起各界关注。企业创始人曾胜依托母校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产研创新转化技术,聚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带领公司快速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苏生生物为什么选择落地海南?是什么让苏生生物的发展一直走在快车道?海南自由贸易港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如何发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苏生生物总经理曾胜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探究苏生生物的高速成长密码。

  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  

挡不住自贸港政策的“诱惑”决定扎根海南  

记者:您是学霸出身,当初为什么要报考生物医药专业?是什么让您下定决心在2019年选择回国创业,并选择来到海南?  

曾胜:不敢说自己是学霸,只是众多好学生之一。之所以选择生物医药领域,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就有个科学家梦,在学生时代,我就特别爱做实验,曾经还在家里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型实验室”。高中毕业那会儿,生命科学是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方向,出于对专业前景的看好,就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说到投身海南,除了被海南迷人的风光和优良的环境所吸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挡不住自贸港政策的“诱惑”。在选择来海南前,我也在全国各地医药产业园考察过。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自贸港的开放政策、博鳌乐城在医药领域的特殊政策都十分友好,让人无法拒绝。另外高新区的招商工作也十分到位,全方位辅导企业落地工作,作为创业企业,高新区在办公场地、奖补政策、人才引进等各种政策支持的落地上,显出十足诚意。  

记者:海南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海南创业的两年多时间里,您感受到在海南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优势是什么?  

曾胜:“十四五”时期,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力打造国际领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海口力争2025年医药和医疗器械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这样的产业愿景蓝图,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十分看好自贸港生物医药产业前景。

苏生生物研发人员在工作。 

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初创企业而言,海南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自贸港核心政策,一是乐城政策。这两年,海南的“双15%”的所得税政策、以及“零关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们企业也是受益者,比如“双15%”的所得税优惠、自用设备零关税以及我们原材料在进口环节增值税方面的减免,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实惠。这些政策对于我们这样高密度运用国外设备和原材料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从园区的角度而言,园区很好地发挥了平台作用,帮助企业更便捷的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苏生生物研发人员在工作。  

在引进医疗器械的优势上,乐城政策得天独厚。我们会把在国外接触到的一些先进设备、先进医疗耗材通过乐城的“先行先试”和真实世界研究来加快引入进程。同时,借助“先行先试”,与国外伙伴达成在国内生产的这种新的合作方式。目前,苏生生物的大段骨再生产品已经在乐城真实世界作为急需进口药械使用,借助真实世界的研究来加快我们引入的步骤,以及在引入后既在国内使用也在国内生产,也就是在高新区进行生产。  

期待海南完善风投体系  

畅通生物医药领域产业高水平循环  

记者:公司的成长和疫情轨迹完全重合,疫情对公司的发展影响大吗?近期海南推出一系列特别措施助企纾困,您如何看待这些扶持政策?  

曾胜:近两年,苏生生物一直在快速发展,受疫情影响较小。这得益于海南疫情防控工作一直做得很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导致停工停产。尽管研发使用的很多耗材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供应链条依旧保持畅通。  

但是疫情对资本活跃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或多或少会影响公司发展,这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关注到海南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纾困举措,这些政策不论对于成规模的工业企业还是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都有着非常好的纾困作用,我们也受到了益处,无论是减税降费方面还是水电补贴,都为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减少资金压力。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我们得到了大力支持,最近公司就获得了海南银行大额的资金支持,对维持企业研发起到了重要助力。  

记者:您对海南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哪些期待?从创业投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催化”作用如何发挥?  

曾胜:海南底子确实比较弱,但是创业两年间,我切身感受到海南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部门、园区努力当好企业的“保姆”“红娘”和“店小二”,我们感受到了让企业暖心、有信心的发展环境。  

当然,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我们对海南也有更高的期待。比如,在风险投资体系的搭建上,海南还有较长的探索之路需要走。风险投资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风险投资对创新的“催化”作用,有利于畅通科技、资本、产业高水平循环。目前,海南还缺少完整的风险投资体系。特别是对于生物医药行业而言,产业有高投入、长周期、高产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迫切需要活跃的风险投资体系来支撑。而这又需要政府的引导,所以非常期待海南能够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借助金融改革拓宽风险投资渠道和来源。  

此外,期待政府加强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尤其是产业基金的建设,把自贸港好的金融政策转换成切身的金融工具,转化成实在的金融对实业的支持,去助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看好海南生物医药行业2024年冲刺科创板 

记者:您对海南生物医药行业有何展望?苏生生物的发展目标能够谈谈吗?  

曾胜:生物医药是一个典型的高技术行业,对环境污染小,又符合健康中国2030这样大的国策,所以各地都把生物医药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来看待。海南是有生物医药的基础的,海口药谷每年的产值也有300亿,这个规模放到全国医药产业园中,也可以进入前十名的位置。同时,省里也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推广发展。所以结合自贸港优势和乐城优势,我认为海南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在融资方面,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个VC市场活动在减弱。但我们企业还是受到了资本关注,2022年以来,已和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积极接触,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  

至于上市,对于一家科创公司而言,上市几乎是一个必然选择,同样也是一个重要路径。对于苏生生物来讲,我们的目标是在2024年底可以满足科创板上市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从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团队就制定了“用5-6年时间登陆科创板”的目标。  

对标国际规则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记者:苏生生物的发展一直处在快车道,公司得以高速成长的密码是什么?  

曾胜:过去两年,苏生生物取得了比较快的进展,这源于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从企业角度而言,我在瑞士已经有多年的创业积累,包括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这为我们企业落地海南后就快速成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人才方面,苏生生物有一支高学历的人才队伍,科研人员占比超60%,团队既年轻又有活力,非常给力。从外部环境而言,海南以产业链布局生态链,以生态链提升创新链,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聚链成势。  

记者:对于引进和培育人才,您有什么心得?作为年轻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曾胜: 公司硕士以上学历的员工大概60%以上,博士达到10%以上。之所以能吸引和留住人才,我认为公司有好的项目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项目要有成长性、挑战性,能够让员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尽量创造一个更适合年轻人工作的环境,我们的工作氛围是十分扁平化的,考核指标的设定也非常符合国际化人才的规则。当然,海南本身的生活环境也十分吸引人,这也是海外很多人才来海口工作的重要原因。  

我想和年轻人分享的是,不要急,打好基础最重要。年轻人一定要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深入、艰苦的学习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如果要让飞轮转起来不花太大力气,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坚持”,对我来讲是这样,对苏生生物也一样。  

企业简介  

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12月创办于海口国家高新区,是由瑞士海归博士团队领衔成立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人工组织和器官、骨科修复器械产品,以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治疗技术的研究。公司始终坚持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以真实需求为导向,在基础科学、医疗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目前原创研发组织工程人工软骨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Ⅲ类创新医疗器械品种11个。2022年已逐步获批实现产业化。实现海南创造,海南制造,供应全球。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